【学习心得】李平江:深刻领悟 敢于担当 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的新实践
11月18日—20日,在曲靖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,参加了市、县、乡各级代表以及部分基层干部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、牟定县开展的学习培训班。通过专题讲授、现场教学、分组研讨等方式,既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也沉浸式体验了大姚助农工作经验、案例分享。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,思想站位得到进一步提高,眼界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。
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、奋进者、搏击者,而不会等待犹豫者,懈怠者和畏难者。作为市人大派出的一名驻村干部,必须坚持党的领导,开拓创新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拿出“拼”的精神,“闯”的劲头,“实”的作风,为乡村振兴加油,为定点帮扶村经济发展赋能。
—— 坚定信心,干在当头,努力成为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动者。一是精选监督问题,确保监督重心聚焦乡村振兴。牢牢把握人大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、法治属性,主动融入大局,坚决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,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,人大力量就汇聚在哪里,人大作用就发挥到哪里。二是创新监督举措,确保监督实效服务乡村振兴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紧扣高质量发展,坚持从大处着眼,小处切口,创新监督方式,加大监督力度,以人大富有成效的履职实践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三是大兴调研之风,确保监督建言乡村振兴。把调研质量作为人大工作者必备基本功,大兴调研之风,提升水平,聚焦“五大振兴”,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,进行深度调研,为市委、市政府施政决策提供助力。四是发挥人大代表作用,确保监督主体聚力乡村振兴。乡村振兴主战场,人大代表不可或缺。组织省、市、乡、村“四级代表”深入开展“代表活动在一线开展,代表阵地在一线夯实,代表建议在一线收集,代表监督在一线实践,代表风采在一线展现”主题活动,建立代表之家、代表联络室(站)延伸代表触角,有效打通代表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凝聚起全社会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。
—— 凝心聚力,走在前列,共筑小黑纳乡村振兴新篇章。一是夯实一个阵地。把小黑纳村“人大代表联络室”建设作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阵地,充分运用代表履职平台,强化信息化建设,加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,将人大代表履职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,架起联系群众“连心桥”,实现“群众有所呼,代表有所应”。二是奉献一份爱心。积极探索“一老一小”特色服务模式,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,提供关爱服务,在春节、重阳节和儿童节等节日,开展“温情春节·人大献爱心”“情满九月九·民主走基层·我与祖国共华章”“润心伴成长·同心护未来”和“爱心哥哥(姐姐)”志愿服务等敬老爱幼慰问和关爱活动。三是植绿一处荒山。贯彻实施好“大农业观”发展新农业,邀请干部职工到小黑纳村开展“人大绿韵·义务植树公益行”活动,大力探索发展林下经济,建设“黑纳森林粮仓”,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,搭建起辣椒、万寿菊、林下经济等独具特色的经济产业框架,形成红、黄、绿各色相融的产业新形态。四是讲好一堂法治课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,邀请人大干部走进小黑纳小学,结合学生的生理、心理特点,详细讲解如何预防身边校园欺凌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护,为学生们送上“法治第一课”,撑起法治“保护伞”,敲响法治“预备铃”。五是发展一个好产业。在持续发展壮大烤烟、万寿菊、辣椒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,结合当地资源,探索发展一定规模的胡蜂、黑花生、花椒、芭蕉芋和羊肚菌等实验产业,打造“小二黑花生(小黑纳黑花生)”“彝窝蛋(土鸡蛋)”“黑纳双椒(花椒、辣椒)”等特色土特产,扶持一批新型农民和乡村CEO,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。